English

种子的愤怒

1998-08-26 来源:光明日报 郑友德 我有话说

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在一些国家设有国际基因材料库,其中保存着数万个种类的植物种子样品,供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人员使用。

去年4月,澳大利亚政府所属的西澳大利亚农业公司和谷物研究与开发公司向基因库借用了南亚两个国家培育的两种鹰嘴豆,经过栽培,使之结出了比普通商用鹰嘴豆更壮实的优质豆荚,然后就此向位于堪培拉的国家植物培育人权利局申请了专利。

当一些国家的农业团体知道此事后,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南亚食物、生态与文化网络的马扎哈尔说:“这是明火执仗的生物强盗行为。”“澳大利亚企图把本来属于我们农民的种子占为己有,再返销给我们。”提供鹰嘴豆样品的基因材料库对这一事件也深表关切。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农作物研究所指出,这两家澳大利亚机构对属于全人类的植物申请专利是错误的,并促使他们于今年1月13日撤回了该项专利申请。

但故事并未到此完结。这件事不仅引发人们对澳大利亚获得的专利权纷纷提出抗议,而且对另外一些存在类似问题的富有国家普遍敲响了警钟,人们甚至对制止盗窃全球植物基因行为的国际组织及有关制度提出了质疑。负责协管全球农业资源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农业研究咨询集团对此作了调查,并在今年6月于罗马举行的150个政府参加的会议上报告了此事。

联合国保护农作物资源的制度通常被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国际农业研究咨询集团是一个以世界银行为依托的政府间组织,它监管世界上11个大型的农业基因材料库,每个基因库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运行,共保存有50万个以上的粮食作物原生品种。这些基因材料库于1994年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签定协议,约定“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来托管这些种子。他们同时承诺,在不确定所有权或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毫无限制”地为科学研究及植物培育提供种子。

但这种体制现在已显露弊端。作为基因库之一的位于叙利亚的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承认,他们正在和澳大利亚研究机构签署协议,只要后者得到种源国的批准,便允许其对种子拥有支配权。1992年由西澳大利亚大学与政府部门合资建立的地中海农业豆科植物中心,于去年向澳大利亚植物培育人权利局提交了关于两个该中心保存品种的专利申请,其中一种系来源于叙利亚的谷物,另一种为来源地不详的小红扁豆。位于加拿大的国际农业促进基金会说,该中心由于允许对其保存的种子申请专利,故而“从根本上曲解了它的权限”。他们告诫发展中国家,不要把种子存放在位于叙利亚的这个研究机构内,直到它废止与澳大利亚的协议为止。

国际农业促进基金会执行主席穆尼认为,该中心的行为削弱了国际间为阻止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偷窃”世界基因库珍宝所做的努力。国际农业研究咨询集团主席塞拉盖尔丁最近致函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劝告各国政府禁止将基因库的种子授予专利。

罗马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负责人霍丁也对澳大利亚企图获得属于世界遗产一部分的种子的专利权表示关注。“假如任何一个公司或国家试图把公有领域的物质据为己有,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同寻常了。”他说,该研究所目前正在调查的其他案件中,还涉及澳大利亚非法地对其他国家的种子提出的专利要求。这些种子包括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草叶、意大利和波兰的白羽扁豆、土耳其三叶草、巴西的坚果、赞比亚的珍珠粟等。他称澳大利亚患了“偷盗癖”。

目前,澳大利亚植物培育人权利局局长沃特豪斯已答应,将对国际农业促进基金会引述的每个案例进行调查。但他认为,在许多案件中,他们已按澳大利亚的法律要求,取得了种源国的授权。澳大利亚油料作物研究中心主任克罗夫特也认为这种指责不公平,他说,许多其他国家从澳大利亚栽培出的桉树类植物中亦获利非浅。

不过,澳大利亚自己的植物保护院外活动集团对此事也持批评态度。位于维多利亚州的遗传种子监护人协会主席汉金说,由于过去五年中澳大利亚削减各州资金,确实有一些州政府机构另辟蹊径申请种子专利,以便从中赚取专利许可费。汉金还呼吁澳大利亚政府对植物培育人权利局展开调查,“这里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在农业方面的科学声望。”他说,“我们国家的声誉正濒临危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